- 崔广彬;
《山海经》所记述之“山”源于“山”字的本义“宣气”,是我国先秦时期天道周流思想的集中体现,这在先秦秦汉的其他典籍和出土文物中可以得到明证。《山海经》是由巫师们根据星辰运行,合天地阴阳变化,因时而行祭祀活动的记录。它是我国先秦时期巫师行天道布王政的一部“巫历”,是祭祀仪式的操作手册。巫师们通过观星辰之“山”,节宣天地之“气”,定阴阳时序之位。自春秋以降,由于周王室衰微,正统祭祀受到冲击而失统,“山”的“宣气”义遂逐渐转化。
2025年01期 133-149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968K] - 刘勤;李远莉;
“疑古”表现出古人“多讥往哲,喜述前非”的批判精神。早期“疑古”是在“宗经”(尤指古文经学)、“尊孔”氛围下的“疑古”,如以欧阳修、刘恕、魏了翁、崔述为代表,他们对中国上古史中的“三皇五帝”的质疑和批判均是在这种氛围下展开的。而康有为对“三皇五帝”的批判,虽然仍受着“宗经”大氛围的深刻影响,但明显有着以“经术”为“政术”的新转向。他变前人“疑而弃古”为“疑而用古”,把“疑古”推向绝对。以上诸家,囿于时代和传统的诸多局限,对“三皇五帝”的批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。
2025年01期 150-166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935K] - 杨朴;杨旸;
“石头记”的二元对立是由两个神话构成的:一个是大荒山的一块石头,经女娲炼制成为“宝玉”,“宝玉”置换为人物宝玉,又因其“衔玉而生”进入红尘世界;另一个是一僧一道使“宝玉”历劫,使贾宝玉出家并“归彼大荒”。“石头记”中两个神话的二元对立结构,象征的是两种原型的矛盾与冲突:由“宝玉”置换的宝玉,象征的是女性原则原型,而一僧一道使宝玉“历劫”出家,所指向的是男性原则对人毁灭的原型。所谓圆形转化,是指石头虽然被置换为“宝玉”,进入红尘世界,但最终又成为石头。正是这一圆形结构,使《红楼梦》生发出更为悲凉、更为凝重和更为深邃的悲剧主题。
2025年01期 167-183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929K]